下载中心 English
蒋少华教授团队双响: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Nano Today》上发表综述文章 [ 点击次数:次 日期:2021-05-18 ]

近日,我院蒋少华教授团队在能源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译名《能源与环境科学》,即时影响因子36,和纳米材料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no Today》,译名《今日纳米》,即时影响因子20,分别发表了题为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Carbonyl Organic Electrodes for Rechargeable Metal-Ion Batteries: Fundamentals,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和“Porous Aerogel and Sponge Composites: Assisted by Novel Nanomaterials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的成果。上述成果是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得到了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 (KAIST) 的Il-Doo Kim教授团队、德国哥廷根大学Kai Zhang教授团队、美国麻省理工张麟研究员、吉林大学杨皓奇博士的大力支持。我院梅长彤教授、段改改副教授、材料院博士研究生陈一鸣和王一凡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上述成果得到了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等的资助。

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的工作中,作者们指出了目前有机能源电池中有机电极存在易溶于电解液、本征电子导电率差、体积能量密度低等问题,总结了目前通过分子工程策略克服这些障碍的机理方法及优缺点,并且评述了有机电极在实际电池系统中的关键参数标准、材料加工、部件生产等设计因素。最后,该工作从主要评价因素,如储能容量、输出电压、循环寿命和速率能力等的角度讨论了不同分子工程策略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图一.jpg

图一:《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工作配图


在《Nano Today》的工作中,作者们针对传统金属屏蔽材料的弊端,指出新型纳米材料的多孔复合气凝胶和海绵在构筑“轻质、宽频带、高屏蔽性能”的电磁屏蔽材料上的广阔前景。工作首先从电磁屏蔽的机理出发,介绍了构筑结构可调的复合气凝胶和海绵材料的不同策略,并梳理了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进一步地详细讨论了在与各种新型纳米材料,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MXene和金属纳米材料的协同作用下,多孔气凝胶和海绵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最近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并展望了多孔复合气凝胶和海绵材料在电磁屏蔽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图二.jpg

图二:《Nano Today》工作配图

蒋少华教授为我院引进的“江苏特聘教授”。其领导的团队致力于木质质基能源存储材料和功能性复合气凝胶的制备以及应用研究。近期在木质基能源存储材料方向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DOI: 10.1039/D1EE00419K),《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 10.1002/adfm.202101077),《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DOI: 10.1016/j.cej.2021.128767);《Applied Energy》;(DOI: 10.1016/j.apenergy.2021.116734),在功能性复合气凝胶方向于《Advanced Materials》(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5569),《Nano Toda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0645),《Composites Part A》(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a.2020.105960),《Cellulose》(https://doi.org/10.1007/s10570-019-02557-z)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工作多项,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