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志超副教授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研究文章
[ 点击次数:次 日期:2023-11-02 ]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5G时代的到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造成了大量的电磁波污染。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农林大国,每年都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农林废弃物。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利用生物质材料的多元芳香键结构开发具有优异电磁波吸收性能的材料,可解决电磁波污染问题的同时,提升农林废弃物的附加值,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是当前生物质材料研究的热点领域。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娄志超副教授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装备所农用新材料团队徐磊副研究员、复旦大学吕华良研究员等人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一区Top期刊,IF=15.10)期刊发表名为“Pore-regulation in 2D biochar-based flakes towards wide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论文,以废弃竹材为原料,运用缺陷工程策略,在碳化纤维素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刻蚀法制备了2D多孔碳薄片。孔结构的出现改善了介电常数,使得多孔2D碳薄片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相比较于碳化纤维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化学刻蚀时间为6h的多孔2D碳薄片PGC-6的有效吸波频率宽度达到了13.3 GHz,反射损耗最小值在1.6 mm匹配厚度条件下达到了-15.8dB。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严晗为第一作者。上述研究为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高值利用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