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岁月鎏金,铭记烽火征程;八十载山河巨变,续写复兴华章。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庄严盛典回望历史、致敬先烈、凝聚力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全院师生从历史坐标中感悟初心、汲取奋进力量,我院精心统筹部署,组织师生在学院4211报告厅集中收听收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庄严神圣的国之大典,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
上午9时许,学院已秩序井然、座无虚席。大家怀着对历史的尊崇与对盛典的期盼,提前抵达4211报告厅静候。当直播画面中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瞬间,全体师生不约而同起身肃立,以洪亮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赤诚热爱,目光凝视国旗,满含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随着阅兵式正式拉开帷幕,受阅部队以严整的军容、铿锵的步伐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每一步都彰显着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各类先进武器装备整齐列阵、气势恢宏,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这震撼人心的场面,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国家日益强盛的综合实力与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蓬勃生机,更激发了全体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
师生们纷纷表示,将立足本职岗位,勤于学习,勇于奉献,努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既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更以材料人的专业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报国篇章。
孟国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使命的召唤。材料学院作为我国林业工程领域聚集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抗战精神中的家国情怀、团结奋斗,正是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学院正以林业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将以抗战精神为旗帜,凝聚师生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材料学院的智慧与担当。
徐朝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后,内心深感震撼与自豪。先烈们以血肉之躯筑就民族防线,其精神激励学院在林业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勇担使命。如今,学院依托林业工程学科,在木材高效利用、绿色材料研发等领域深耕。我们要将先烈们的奋斗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科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以蓬勃生机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黄润州 木材科学与技术系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江苏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很荣幸通过直播,见证了这场振奋民族精神的盛大阅兵仪式,内心深受震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这场视听盛宴与精神洗礼,带给我的不仅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是沉甸甸的时代使命感和育人责任感。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国不断崛起的力量与荣光,这种源自国家强盛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激励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王秋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支部书记、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南京林业大学十佳大学生:
观看直播深感国家强大源于抗战先烈以鲜血铸就的民族之魂。八十年前,先辈舍命捍卫民族尊严。如今站在新起点,作为博士生党员,我们当铭记历史,将抗战精神化为科研创新动力。聚焦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以材料强国之志助力民族复兴。
齐玲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省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二等奖获得者、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大学生党务工作者:
我全程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内心激动自豪。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国防实力。作为青年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更加明晰了自身责任使命。国家强大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必将把从阅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钻研的动力,以绿色材料之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楚淑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风范和大国威仪。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这一天是我期盼已久,亲历此刻,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军队的强大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份炽热将化作我日后学习攻坚、科研报国的源源动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与精神洗礼,更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我院师生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从肃穆观礼时的初心感悟,到震撼阅兵中的使命觉醒,再到研讨交流时的担当誓言,全院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进一步凝聚了“以材料强国助力民族复兴”的共识。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把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对祖国的热爱,融入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用扎实的学术成果、坚定的报国行动,在新时代的复兴征程中书写属于材料人的崭新篇章。
(供稿:杨泽宇 审核:杨泽宇 蔡志敏 孟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