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中心 English
当千年文脉遇上青春笔触:“传・美美与共”里的民族密码 [ 点击次数:次 日期:2025-06-26 ]

当千年文化遇到时代旋流,青春绽放活力,文化尽显厚重,二者结合便是最美的风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理解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学生深入挖掘历史,共同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讲好团结故事,凝聚强大合力。

我院学生积极创作,作品涵盖舞蹈、服饰、民俗等多个领域。这些作品或承载古老传说,或呈现当代创新,生动诠释着传统技艺的深厚底蕴,无不彰显中华传统文化跨越千年的绵延生命力。



肖鹏同学带来了一场兼具灵动与厚重的展示——当芦笙的悠扬旋律与翻滚跳跃的身影交织,贵州纳雍县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正以独特方式诠释着传承的真谛。这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地龙滚荆”的古老传说中走来,历经岁月沉淀,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愈发鲜活:它既承载着苗族迁徙历程中那份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也融入了对自然生灵的细腻观察与深沉崇拜。

它不仅是舞台上的艺术奇珍,更是民族文化的“毛细血管”——在文旅融合中激活价值,在代代相传中凝聚自信。正如那些翻滚的身影,“滚山珠”正以不息的活力,让千年民族记忆在新时代持续脉动。

袁琳婷同学带来了兼具深度与温度的作品——《旗装到旗袍:民族交融织就的文化霓裳》及配套音频,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画卷。旗袍,这一凝聚东方韵味的服饰,从满族旗装起步,历经三百年时光洗礼,在民族交融的浪潮中不断蜕变。它曾吸纳汉族服饰的婉约曲线与吉祥纹样,见证满汉文化从了解到欣赏的历程;民国时期,又融合西方立体剪裁,成为新女性独立与时尚的象征;如今,无论是国际舞台上的惊艳亮相,还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闲款式,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袁琳婷同学笔下的旗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绝佳见证。它的每一次剪裁革新、每一处纹样变化,都记录着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彰显着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胸怀。



自有莹同学的视频作品《民族团结一家亲》宛如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璀璨图景。这部作品以“山河共鸣”起笔,串联“丝路与茶马的交融”,铺展“文化共生:烟火里的传承”,聚焦“现实交融:跨越山海的共振”,最终奏响“共同体的回响”,层层深入地诠释着民族智慧的深厚底蕴。

《民族团结一家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既留存了各民族文化的本真韵味——从丝路驼铃里的商贸互通,到茶马古道上的文明互鉴,从日常烟火中的习俗传承,到当下各民族携手前行的生动实践;又以现代视角解读这份厚重,让民族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跨越山海的共振力量。不妨走进这部视频,在光影流转间,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那生生不息的温暖回响,体悟各民族如同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深厚情谊。

从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活力,到旗袍承载的民族交融史,再到《民族团结一家亲》视频展现的各民族共生图景,生动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活力。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各民族师生凝聚力,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氛围,更让大家深入认识和喜爱这些文明瑰宝,有效提升了师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青春力量。

 

(作者:朱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