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江苏省教育厅《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实施方案》的号召,强化“校-院-班-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机制,4月2日下午,材料学院在教五楼50117教室举办“心‘林’守护”学生骨干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程云霞老师主讲,大二至大四本科生全体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和舍长,研究生全体班长、副班长和团支书约130人参加活动,共同接受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赋能课”。
培训伊始,程云霞老师详细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并系统介绍了“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域覆盖”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以及“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机制的运行模式。她指出,学生骨干作为连接学院与学生的纽带,是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中的“前哨站”,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有助于构建“早发现、早干预、早支持”的立体化心理防护网络。
随后,程老师围绕朋辈心理辅导展开深入讲解。她指出,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为同龄人提供支持的互助模式,具有贴近学生实际、及时准确等优势。她从心理健康知识、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指南、危机干预技巧、抑郁症识别与处理、心理骨干工作职责等五个方面,为学生骨干进行了系统培训。
讲座中,程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识别“三变征兆”(情绪、行为、认知的变化),掌握“CALM”干预流程,并详细介绍了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异同,以及自杀干预的方法。她特别强调了“情绪温度计”量表在解读抑郁症“三低”核心症状中的应用,并倡导学生骨干树立“专业转介意识”,避免陷入“拯救者情结”。
程老师还介绍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呼吁学生骨干牢记“陪伴比劝解更重要”的理念,充分发挥“桥梁”“转介”“识别”“预警”四重角色,成为朋辈互助的“吹哨人”。
参与培训的学生骨干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确了自身在心理健康防护体系中的责任与使命。未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心理骨干或老师寻求帮助,同时通过“南林心理”平台预约校内心理咨询,或借助“苏心”等校外资源获取专业支持。
学院将持续推进“心理赋能”计划,通过学生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在这片用温情浇灌的“心林”中,每一位学子都将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共同构建温暖、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
(供稿:张家康 审核:杨泽宇 蔡志敏 孟国忠)